北京舟岛律师事务所关于“如何促推执行工作全面规范提升”最高法相关问答的文件解读

来源: | 作者:创始人 | 发布日期:2025-04-08 | 0 次浏览

一、背景与核心目标

2025年4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围绕执行工作规范化提升主题发布交叉执行、规范执行工作情况及执行实施专题指导性案例。最高法执行局、研究室负责人针对执行案件化解、拒执犯罪打击、立审执衔接等关键问题作出系统性回应,旨在通过制度创新与技术赋能破解执行难题,推动司法公正与效率双提升。

二、核心举措解读

(一)交叉执行机制深化
  1. 案件发现与处置路径
    • 执行法院主动发现机制:执行局负责人需定期组织案件评查,针对被执行人主体特殊、外部干扰大、财产在外地不便执行等情形,依法报请上级法院交叉执行。上级法院可采取提级执行(占比约5%)或协同执行(占比约22%)方式,汇聚辖区法院力量推动疑难案件化解。
    • 上级法院监管强化:对长期未结案件、群众信访案件及同一被执行人多起执行案件,上级法院可开展交叉执行或集中执行,并通过全程指导确保实效。例如,河南省安阳市文峰区人民法院在最高法督促下,成功执行一起下落不明被执行人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
  2. 交叉执行成效
    • 2024年数据显示,全国法院申请执行案件同比下降6.3%,执行完毕率提升至40.13%,执行到位率达54.29%,执行到位金额同比增长3.5%,相当于GDP的1.73%。
(二)拒执犯罪打击强化
  1. 精准性与力度提升
    • 针对被执行人诉讼阶段转移隐匿财产行为,司法解释明确可依法调查并追究拒执罪。案外人协助拒执的,亦可能构成共犯。
    • 十年来移送拒执犯罪案件12.1万余件,追究刑事责任3.7万余人,但打击效率与规范化运行仍需提升。
  2. 综合防治体系
    • 立审执衔接:立案审判阶段通过自动履行提示、拒不履行后果告知,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
    • 非刑事强制措施:依法采取失信纳入、限制消费、限制出境、罚款、拘留等措施。
    • 从轻处理机制:提起公诉前或一审宣告判决前履行全部或部分义务的,可依法不起诉或从轻处罚。
(三)立审执衔接机制创新
  1. 保全财产直接扣划
    • 指导性案例254号明确,法院在生效裁判后、立案执行前,可根据申请对被保全款项直接扣划,减少执行环节。
  2. 数据印证成效
    • 2024年保全案件同比增长30.8%,民事裁判自动履行率提升6.2个百分点,更多“真金白银”装进群众口袋。
(四)网络司法拍卖规范升级
  1. 问题导向与制度完善
    • 针对财产调查不充分、拍卖“一刀切”及外部人员扰乱秩序等问题,最高法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网络司法拍卖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拍前财产调查、变价处置及管理监督规则。
  2. 创新机制与成效
    • 允许被执行人申请自行处置财产,细化规则与期限。
    • 建立重大事项权力清单,加强拍卖辅助工作管理,依法打击扰乱秩序行为。

三、执行保障机制

(一)技术赋能与多方联动
  • 查控系统与协调机制:以“总对总”“点对点”查控系统为载体,联合多方力量全方位查询被执行人财产,确保在最短时间内采取强制措施。
(二)党建引领与常态化监督
  • 党建引领:发挥党员先锋岗作用,紧盯执行质效、流程节点、办理期限、执行投诉等问题。
  • 阳光执行:推行“阳光”执行,接受群众监督,凝聚全社会尊重、理解、协助执行的共识。

四、未来展望

(一)案例指导制度深化
  • 2011年以来,最高法共发布45批256件指导性案例,其中执行案例21件。2025年将围绕生态环境保护、数据权益保护等专题发布相关案例。
(二)四级法院审级职能优化
  • 试点结束后,最高法将通过强化审判管理、深化诉源治理、加强对下指导,细化完善当事人诉讼权利保障,实现审判、监督、管理的良性循环。

五、结语

最高法通过交叉执行机制深化、拒执犯罪打击强化、立审执衔接机制创新及网络司法拍卖规范升级等举措,构建了系统化、规范化的执行工作体系。北京舟岛律师事务所认为,这些措施不仅提升了执行效率与公正性,更为司法实践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对推动法治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