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舟岛律师事务所对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检察机关依法惩治制售伪劣商品犯罪典,是围绕以下核心要点展开,结合法律条文与实务经验,为企业合规及行业治理提供深度指引:
一、典型案例的核心特征与法律价值
最高检此次发布的6件典型案例,聚焦灭火器、柴油、化妆品、化肥、药品等民生领域,呈现四大特点,体现法律对公共安全的系统性保护:
- 全链条打击
如河南检察机关办理的假化肥案,追诉18名下游经销商,彻底斩断犯罪网络。法律提示:企业需警惕上下游合作风险,避免因供应链漏洞牵连刑事责任。 - 技术化证据认定
安徽灭火器案中,检察机关通过省级质检机构检测灭火剂成分、筒体壁厚,结合微信聊天记录、资金流水构建证据链。合规建议:企业需建立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留存生产、销售全环节合规记录。 -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重庆柴油案对主犯从重处罚,但对辅助人员认罪认罚后从宽处理。法律策略:企业可建立内部举报机制,鼓励员工主动披露问题,争取量刑优惠。 - 治罪与治理协同
广东化妆品案推动市场监管局开展专项整治,建立长效机制。行业警示:企业需关注监管动态,主动参与行业自律,避免成为执法重点。
二、企业合规的关键风险点
结合案例细节,北京舟岛律师事务所提示企业需重点关注以下合规风险:
- 生产环节的质量把控
灭火器案中,采购非标筒体、违规加压导致产品不合格。合规措施:建立供应商白名单制度,对原材料进行批次抽检,留存质检报告。 - 销售环节的虚假宣传
假化肥案通过电商平台假冒注册商标,销售金额超778万元。法律红线:企业需审核广告内容,避免夸大宣传或商标侵权。 - 电子证据的固定与应对
多起案件通过微信聊天记录、物流数据锁定犯罪故意。技术合规:企业需建立数据留存制度,对电子通信记录进行合规审查。
三、行业治理与法律协同建议
- 强化行刑衔接
检察机关建议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案件535件,监督公安机关立案510件。企业应对:建立与监管部门的定期沟通机制,主动报告合规情况,降低被移送风险。 - 参与行业专项整治
如儿童化妆品专项整治活动,企业需配合监管部门开展自查,建立风险产品召回制度。 - 利用数字工具升级合规
借鉴检察机关的大数据筛查模式,企业可部署AI监测系统,实时分析生产、销售数据,自动识别异常交易。
四、律师实务视角的应对策略
北京舟岛律师事务所建议企业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 建立“三位一体”合规体系
- 事前预防:开展员工培训,明确质量标准和法律责任。
- 事中监控:部署数字化工具,对生产、销售全流程实时监控。
- 事后应对:制定危机公关预案,配合监管部门调查,争取从宽处理。
- 加强刑事法律风险评估
对可能涉及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的业务环节进行专项合规审查,必要时聘请第三方机构出具法律意见书。 - 关注典型案例的示范效应
最高检通过发布典型案例明确司法尺度,企业需定期研究判例,调整合规策略。
结语
最高检此次典型案例的发布,不仅彰显了检察机关打击制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决心,也为企业合规提供了明确指引。北京舟岛律师事务所建议企业以案例为镜鉴,将合规管理从“被动应对”升级为“主动防控”,在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同时,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