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作者:创始人 | 发布日期:2025-03-10 | 0 次浏览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联合发布了关于残疾人诉讼服务和多元解纷的典型案例。这一举措不仅彰显了国家对残疾人权益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司法体系在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司法活动方面的积极努力。北京舟岛律师事务所对此进行了深入解读。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于2024年2月26日联合印发了《关于为残疾人提供更加优质诉讼服务的十条意见》(以下简称《十条意见》)。该《十条意见》的出台,旨在提升残疾人在诉讼过程中的便利性和权益保障水平,确保他们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司法活动。
无障碍环境建设:
成效方面,全国法院基本实现了残疾人绿色服务窗口全覆盖,并在诉讼服务中心安排专人为残疾人提供代办、帮办服务。许多法院还建设了专门的无障碍法庭和无障碍调解室,将“无障碍服务”贯穿立案诉讼服务全过程。
在线诉讼服务:
例如,最高人民法院联合中国残联制作了统一的盲文版诉讼指南,并在全国3500多家法院诉讼服务大厅摆放,为残疾人参与诉讼活动提供精准指引。
诉讼辅助服务:
成效方面,截至2024年底,全国残联系统共有326家调解组织、947名调解员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参与调解化解工作,调解成功案件61件。
多元解纷机制:
成效方面,通过这一机制,残疾人能够更加高效、便捷、低成本、不伤和气地解决纠纷。例如,山东青岛中院和青岛市残联通过“1+N”调解机制,成功化解了涉残疾人劳动合同纠纷,有力保障了残疾人平等就业权利。
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国残联共同发布了6个典型案例,这些案例充分展现了各级人民法院和残联在落实《十条意见》方面的有益做法和显著成效。以下是对其中几个典型案例的简要解读:
随着各项措施的深入实施和不断完善,相信残疾人在司法领域的权益将得到更加全面、有效的保障。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国残联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大司法服务供给,增强纠纷解决效能,传递保障残疾人权益的鲜明价值导向。同时,也将积极营造引导全社会共同理解、尊重、关心、支持和帮助残疾人的良好氛围。
北京舟岛律师事务所将持续关注这一领域的动态和发展,并为残疾人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助力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的深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