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舟岛律师事务所关于“两高”发布《关于办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文件的解读

来源: | 作者:创始人 | 发布日期:2024-11-19 | 0 次浏览

一、文件背景与发布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24年10月30日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24〕13号,以下简称《解释》)。该《解释》于2024年1月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911次会议、2024年7月23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四届检察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并自2024年12月1日起施行。

二、文件目的与意义

《解释》的发布旨在依法惩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确保人民法院判决、裁定依法执行,切实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通过明确相关法律适用问题,为司法机关办理此类案件提供更为具体的指导和依据。

三、主要内容解读

  1. 明确“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情形
    • 《解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解释基础上,进一步列举了十项“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情形,包括以放弃债权、放弃债权担保等方式恶意无偿处分财产权益,或者恶意延长到期债权的履行期限等。
  2. 明确“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形
    • 《解释》规定了五项负有执行义务的人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形,如通过虚假诉讼、虚假仲裁、虚假公证等方式妨害执行,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聚众冲击执行现场,致使执行工作无法进行的等。
  3. 明确判决、裁定生效前隐藏、转移财产的,可以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 行为人为逃避执行义务,在诉讼开始后、裁判生效前实施隐藏、转移财产等行为,在判决、裁定生效后经查证属实,要求其执行而拒不执行的,可以认定其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追究刑事责任。
  4. 明确案外人帮助隐藏、转移财产,可以共同犯罪追究刑事责任
    • 这一点强调了案外人在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中的责任,有助于打击和遏制此类行为。
  5. 明确从重、从轻情节
    • 拒不执行支付赡养费、扶养费、抚养费、抚恤金、医疗费用、劳动报酬等判决、裁定,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从重处罚。而在提起公诉前或一审宣告判决前,履行全部或者部分执行义务,犯罪情节轻微的,可以依法不起诉或从轻、免除处罚。
  6. 明确追赃挽损程序
    • 对被告人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追诉时,对其故意毁损、无偿处分、以明显不合理价格处分、虚假转让等方式违法处置的财产,应当依法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交由执行法院依法处置。

四、实践意义与影响

《解释》的发布和实施,对于依法惩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保障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具有重要意义。它进一步细化了相关法律适用问题,为司法机关办理此类案件提供了更为具体和明确的指导和依据。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公众对司法判决、裁定的尊重和执行力度,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请注意,以上解读仅供参考,具体法律适用问题需结合案件实际情况和法律规定进行判断。如有法律需求或疑问,请咨询专业律师或法律机构。